1、急性心肌梗死——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
通过多年的发展,科室已熟练掌握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规范化诊断、治疗。包括首次接触患者15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检查,完肌钙蛋白检测,进行心电监护等;熟练的开展了对有溶栓指针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、开通血管,新一代溶栓药物RTPA的引入,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成功率,降低溶栓引起的出血风险,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。
2.心力衰竭——规范化的流程为疗效保驾护航
目前科室已完善建立了心力衰竭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流程,对心衰患者能够快速的进行识别、诊断及治疗。(1)BNP快速检测的开展,大大提高了心衰患者的诊断率,并对治疗有效性的评估起到了很大作用;(2)抗心衰“黄金三角”治疗的理念更新,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,并改善了预后;(3)强心剂米力农、氨力农等药物的熟练使用,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选择。
3.心律失常——电复律及电除颤的应用提高了危急重症抢救率
心律失常患者的特点是“急”,且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有“致心律失常”的作用,故属于急重症,经过多年的积累,科室对各种心律失常的处置走向了规范化,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。
(1)房颤患者的复律治疗,心室率的控制,抗凝的评估及治疗都已经成为常规熟练掌握的内容。
(2)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率失常的抢救及治疗及时、得当,
(3)“电复律”的多次成功实施,对危急重症患者的“电复律”治疗及“电除颤”治疗,使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大幅提升。
4、抗凝药物的使用、监测及调整。心房颤动及风心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。对华法林、达比加群酯等抗凝药物的使用、监测及调整达到了熟练程度。
5、冠心病——二级预防。
冠心病的规范化治疗及二级预防治疗。
6、高血压管理——突出个体化
全科已经建立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“个体化”治疗的理念,不仅要求血压达标,更强调“个体化”预防策略。
7、高血脂管理——强调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配合
对于高血脂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,做到了个体化精准化。
8、贫血患者的诊断及治疗——骨髓穿刺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
能规范化查找贫血的原因并进行治疗。
9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——对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骨髓纤维化,淋巴瘤等重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经验。